中、美貿易談判要達成最終的全面性協議,仍然存在一道難以跨越的坎,那就是關稅問題。
雙方雖然已經達成了一個階段性的局部協議,但是如果不能達成最終的全面協議,一切階段性成果都可能化為烏有。中方商業部表示,取消“貿易戰”爆發以來美方的全部新增關稅,仍然是中方所堅持的目標;美方也表示,如果不能達成最終的全面協議,原定12月15日開征的新關稅將如期執行。
階段性協議并沒有解決“貿易戰”所帶來的“不確定性”,根本問題沒有解決,一切都只是暫時的。正因為如此,階段性協議所造成的樂觀情緒非常有限,美國的股市雖然再度沖破27000,但只是小漲,沒有大漲,中國的股市也仍然在3000點附近徘徊,投資者仍然處于觀望,在中國開廠的仍然不知道該不該搬遷。
特朗普發動“貿易戰”的初衷,不是因為敵視中國,而是出于一個實際存在的問題:嚴重的貿易失衡。現在中國也已經理解,這個問題的存在不利于中美關系,必須和美方合作,共同解決這個問題。貿易失衡問題不解決,早晚也會爆發,最終對中方不利,而特朗普也一再申明,他不怪中國,只怪他的前任沒有及時解決該解決的問題。
幾十年積累下來的嚴重貿易失衡問題如何解決,真是談何容易。美方希望定出硬指標,例如每年降低逆差2000億美元,中方認為只能量力而行,不能強求。
目前特朗普所采取的主要手段是“關稅”,但是“關稅”這種解決辦法,有如治療癌癥的“化療”,既殺傷癌細胞,也殺傷好細胞,在沒有更好、更直接解決辦法的實際情況下,似乎也是一種“不想用也不得不用”的解決方案,更何況特朗普是個“關稅迷”,見錢眼開,不管這錢來自何方,每年1000億美元的關稅收入不是一筆小錢。此外,美方還想保留關稅,作為今后違約的懲罰手段。
目前中方恢復對美國農產品的大量采購、開放金融市場等種種舉措,都對降低貿易逆差有利。既然關稅是貿易失衡所引起的,那么合乎邏輯的解決方案應該是:隨著貿易差額的降低,關稅也應該相應降低,也許有必要在“貿易逆差”和“關稅”之間建立一個有關聯的互動機制,定期評估,及時調整。
如果能達成這樣的協議,那么貿易戰正式結束,關稅雖然繼續存在,但只是一種調整手段,不再是象征“貿易戰”的標記。
美國是中國的最大貿易順差國,中國在今后的國際采購活動中,理應優先考慮美國。例如大飛機的采購,中國過去對《波音》、《空客》是50-50,今后可能向75-25偏移。同類的貿易活動中,中國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用來降低對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差額。
現階段令人感到樂觀的主要原因,是雙方開始以友好協商的態度來解決問題,如果雙方都意識到“中美友好”高于一切,任何一方的任何讓步,其后果都是雙贏。按照白宮經貿顧問庫特羅的說法:美中現在都有很大的動力來達成貿易協議。